gqt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抗震防灾 - 抗震防灾
编辑:admin 有5370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抗震防灾知识问答
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有什么关系?
震级用M表示,地震烈度用I表示,震级与烈度大致成对应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I = 0.92+1.63M-3.491 lgR               (R为震中距)
对于震源深度为10~30Km时,震级与震中烈度大体有下列对应关系:
震级
2
3
4
5
6
7
8
8~9
震中烈度(度)
一~二
四~五
六~七
七~八
九~十
十一
十二
同一震级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同和发生地震的地点不同对地面造成的破坏损失往往是大不一样的。一般发生在人烟稀少的地区以及震源深度较大的地震,造成的损失或破坏较小一些;而发生在人口稠密地区或者震源较浅的地震,造成的损失或对地面的破坏要相对大得多。
 
什么是地震带?
地震的震中集中分布的地区,且呈有规律的带状,叫做地震带。在地震带内震中密集,在带外地震的分布零散。地震带常与一定的地震构造相联系。地震带内的地震活动在时间分布上是不均匀的,显著活动和相对平静交替存在,一定时期后又重复出现。各地震带的重复期从几十年到几百年,甚或千年以上。
 
世界主要的地震带
世界上的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三大地震带上,即: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是地球上最主要的地震带,它像一个巨大的环,沿北美洲太平洋东岸的美国阿拉斯加向南,经加拿大本部、美国加利福尼亚和黑西哥西部地区,到达南美洲的哥伦比亚、秘鲁和智利,然后从智利转向西,穿过太平洋抵达大洋洲东边界附近,在新西兰东部海域折向北,再经裴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我国台湾省、琉球群岛、日本列岛、阿留申群岛,回到美国的阿拉斯加,环绕太平洋一周,也把大陆和海洋分隔开来,地球上约有80%的地震都发生在这里。
欧亚地震带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从印度尼西亚开始,经中南半岛西部和我国的云、贵、川、青、藏地区,以及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阿富汗、伊朗、土耳其到地中海北岸,一直还伸到大西洋的亚速尔群岛,发生在这里的地震占全球地震的15%左右。
海岭地震带是从西伯利亚北岸靠近勒那河口开始,穿过北极经斯匹次卑根群岛和冰岛,再经过大西洋中部海岭到印度洋的一些狭长的海岭地带或海底隆起地带,并有一分支穿入红海和著名的东非裂谷区。
 
我国地震带的分布
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中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
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这五个地区是:①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②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③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④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⑤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我国的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区位于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上,其他省区处于相关的地震带上。中国地震带的分布是制定中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重要依据。
在上述五个地震区中,可细分出23条地震带。
淮安市所属地震带
淮安市处于华北地震区的东南部、长江中下游—南黄海地震带内,与郯城—营口地震带南段毗邻,且受淮河地震带及河北平原地震带的影响。
 
淮安地震特征
淮安市位于华北地震区的东南部,长江中下游-南黄海地震带内。淮安市属范围内的历史和近代地震均以小震为主,自有史以来未发生过破坏性地震,但市外地震对本区的影响却不容忽视,以受邻省邻区和海域中强以上地震的影响为主,如1668年7月,山东郯城-莒县间发生的81/2级地震波及本市,使其遭受破坏。
 
淮安市遭受的历史地震记录
汉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至汉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元月二十日,"齐、楚地震,大雨雪,树折房坏。"
周大足元年(701年)八月二十日,"扬、楚、常、润、苏五州地震。"
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三月九日,"应天府、风杨、庐州、淮安、扬州、和州、山东  州、河南开封等府、州、县同时地震。"
明弘治四年(1491年)九月十四日,"南京地震,动摇屋,继而风雨晦冥,雷电大作,直隶扬州、淮安二地同日地震。"
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三月六日,"淮安、扬州、庐州及应天,上元江宁、江浦、六合俱地震,江涛沸腾。"
明天启四年(1624年)二月十日,"申时,淮安地震,淮、湖水翻,房屋俱动。"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七月二十五日,山东郯城-莒县发生的8.5级地震,汉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至汉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元月二十日,"齐、楚地震,大雨雪,树折房坏。"
周大足元年(701年)八月二十日,"扬、楚、常、润、苏五州地震。"
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三月九日,"应天府、风杨、庐州、淮安、扬州、和州、山东  州、河南开封等府、州、县同时地震。"
明弘治四年(1491年)九月十四日,"南京地震,动摇屋,继而风雨晦冥,雷电大作,直隶扬州、淮安二5同日地震。"
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三月六日,"淮安、扬州、庐州及应天,上元江宁、江浦、六合俱地震,江涛沸腾。"
明天启四年(1624年)二月十日,"申时,淮安地震,淮、湖水翻,房屋俱动。"
清康熙七年(1668年)七月二十五日,山东郯城-莒县8.5级地震,波及淮安,对淮安市区的破坏最严重,清河"六月甲申乙(元)夜,地震,初起如连炮声,稍倾始定,崩塌民房舍不数,压伤人口,次日又震,越日又震。"
"淮安府戌时地震,如雷声,从西北至,地软如绵而热,倾之大震,如万车齐发,城官舍民房倒倾无数。"
据康熙《清河县志*祥异》记载:“……康熙七年地震,西庑倾,来重建。”康熙《淮安府志*祥异》记载,“戍时,地震,如雷声,从西北至,地软如绵而热,顷之大震,如万车齐发,城堞官舍民房倾倒无数,燕、齐、晋、魏尤甚,有山塌者、地裂黄水、红水及臭浆上泛者,打死、压死者人以万计,刘马、李家二庄全无一家存焉。”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六月二十七日,"淮安、山阳未时地震"。
 
 
地震烈度的划分的用处?
烈度的用处,除了表示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的程度以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方面,那就是根据活动构造带的特点和历史上地震活动的情况,对地震区域进行烈度划分,以供计算一个地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发生的最大地震烈度,编成地震烈度区划图或地震危险区划图。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对一个地区内的地震烈度分布情况,如能搞得比较清楚,就可能对地震区工业布局的合理规划,以及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有利的根据,避免或减少地震时的损失。
 
淮安市地震基本烈度的划分
根据国家地震局《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划分,淮安市的清河区、清浦区、淮阴区、盱眙县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楚州区、洪泽县、金湖县、涟水县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因此,国家《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一般情况下我市的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按上述的基本烈度进行设防。
 
什么是地震灾害
强烈地震,会直接和间接造成破坏,成为灾害,凡由地震引起的灾害,统称为地震灾害。地震灾害分为直接灾害和次生灾害。
地震直接灾害主要有:地面的破坏、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滑坡、泥石流等)、海啸等。
地震次生灾害是直接灾害发生后,破坏了自然或社会原有的平衡或稳定状态,从而引发出的灾害。主要有火灾、水灾、毒气泄漏、瘟疫等。其中火灾是次生灾害中最常见、最严重的。
 
我国地震灾害为什么比较严重?
首先,在我国发生的地震又多又强,且绝大多数又是发生在大陆的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大都在20公里以内。其次,我国许多地区都处于地震的多发地区,约有一半城市位于烈度7度或7度以上地区。第三,经济不够发达,广大农村和相当一部分城市建筑质量不高,抗震性能差,抵御地震的能力低。
 
城市、农村地震灾害的特点
城市除地震造成房屋的破坏之外,由于城市是支持运行的各种生命线工程高度集中的地区,如交通、通讯、电力、煤气(天然气、液化气)等,地上地下各种管网密布,所以地震次生灾害突出。
根据我国发生地震地区的农村震害调查:
1、老旧民房(土木结构)严重破坏和倒塌。土木结构是农村较普遍的传统结构形式。此类房屋,材料强度低,抗震性能差,震后大多数墙倒架歪。虽然墙体倾倒(一般向外倾倒),但墙倒屋不塌,人员伤亡较少。
2、未经抗震设防的房屋破坏严重。农村大量群众自建房屋,未进行抗震设防,没有任何抗震措施,地震破坏严重。
3、抗震设防标准低的房屋破坏重,设防标准高的房屋破坏轻。低于当地设防烈度进行抗震设防的房屋破坏要比按当地设防烈度进行抗震设防的房屋破坏要重,而按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正规设计和施工的房屋建筑基本完好。
 
 
地震发生时场地和地基可能发生的主要破坏有哪些?
1、强烈的地面运动导致各类建筑物的震动破坏。
2、强烈的地面运动造成场地、地基的失稳或失效,包括砂土液化、地面不均匀下沉或隆起、山体滑移、地面裂缝和倾斜等。
3、地表断裂活动,包括地表基岩断裂和构造性断裂造成的破坏。
4、局部地形、地貌、地层结构的变异可能引起的地面异常波动造成的特殊破坏。
 
什么是砂土液化?
砂土液化是指饱和状态下的砂土或粉土受到振动(如地震)时,孔隙水压力上升,土中的有效应力减小,土的抗剪强度降低。振动到一定程度时,土颗粒处于悬浮状态,土中有效应力完全消失,土的抗剪强度为零,失去承载能力,土变成了可流动的水土混合物,此即为液化。砂土液化引起的破坏主要有4种形式:涌砂、滑塌、沉陷和浮起。
液化是造成场地地震破坏的首要原因之一,地震引起的地基实效约50%都起因于液化。液化造成的危害有:建筑物的倾斜与沉陷、地下管线的上浮与扭曲、桥梁基础的破坏、地面大变形等。
 
什么是软土震陷?
由于地震引起高压缩性土(淤泥、淤泥质土)软化而产生地基基础或地面沉陷的现象。
 
哪些场地土在地震时容易引起地基失效
许多震害,往往是由于地基失效而引起房屋破坏。地震时,地基土失去承载能力,或突然产生过大的沉陷,或发生不均匀沉陷等,叫做地基失效,地基失效可以通过地基处理达到预防的目的,因此,必须先处理后建房。
 1 、淤泥、新近堆积土、杂填土都属软弱土,这些土,在正常情况下,往往也会因不均匀沉陷而导致墙身裂缝。地震时会因沉陷加大而使墙身开裂甚至遭到损坏。
2、在古河道、古湖泊、旧池塘的边缘和半填半挖的地方建房时由于房屋下地基土软、硬不一,会因不均匀沉陷导致墙身开裂。地震时,开裂加剧,甚至破坏
3、在容易出现砂土液化的地基上建房,地震时会因沉陷突然加大而破坏。
 
淮安市地基土的一般特征及抗震性能
淮安市区北部及东部、楚州区北部、淮阴区、涟水县地处属黄泛冲积平原区,上部分布着密度较差的粉土及软土,且地下水位高,地基的抗震性能较差,主要破坏形式为砂土液化、软土震陷,导致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破坏;楚州区南部、洪泽县、金湖县、盱眙县大部分为第四纪晚更新世期沉积土,土质较好,抗震性能较好。
 
抗震设防目标
建筑结构的抗震设防目标,是对于建筑结构应具有的抗震安全性的要求。即建筑物遭遇到不同水准的地震影响时,结构、构件、使用功能、设备的损坏程度及人身安全的总要求,以“三个水准”为抗震设防目标。
第一水准:当遭受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第二水准:当遭受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第三水准:当遭受到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大震)时,建筑不致倒塌或危及生命财产的严重破坏。
通常将其概括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6度地震区的所有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抗震防灾工作的方针和原则
抗震防灾工作的方针“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
抗震防灾工作的原则“以人为本,平灾结合,城乡并举,突出重点”。
 
我市地震基本烈度国家是如何划分的?
根据国家地震局《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划分,淮安市的清河区、清浦区、淮阴区、盱眙县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楚州区、洪泽县、金湖县、涟水县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因此,国家《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一般情况下我市的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按上述的基本烈度进行设防。
建设工程抗震防灾有哪些法规和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2、《江苏省防震减灾条例》
建筑设计抗震规范有那些?
1、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023-2004);
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3、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J186-2002)。
4、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95)
5、  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116-98)
我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有哪些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三章第十七条、第十九条、第二十条
2、《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灾害管理规定》第二十一条
3、《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
4、《江苏省防震减灾条例》第十五条、第十七条
5、《江苏省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管理暂行办法》
建筑工程抗震设计审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审查抗震设防标准、抗震概念设计、结构体系和方案是否合理、抗震构造措施是否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主要结构布置、建筑与结构的协调、使用的计算程序、结构计算结果、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抗震构造措施等。
抗震设计审查办理程序是什么?
建设单位应申报抗震设防审查,建设局对结构体系和方案是否合理、抗震构造措施是否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等进行抗震设防专项审查,在法定的时间内审查合格后发抗震设防审查批准书。
建筑工程有哪些结构形式?
建筑结构是指建筑物中由承重构件(基础、墙体、柱、梁、楼板、屋架等)组成的体系。主要结构形式有:
1、砖木结构:建筑物的主要承重构件是用砖、木做成。其中,竖向承重构件的墙体和柱采用砖砌,水平承重构件的楼板、屋架采用木材。20世纪50~60年代建造的民用房屋和简易房屋,大多为这种结构。
2、砌体结构:建筑物的竖向承重构件采用砖、石或砌块,水平承重构件采用钢筋混凝土楼板、屋顶板,其中也包括少量的屋顶采用木屋架。分为无筋砌体结构和配筋砌体结构,是应用量大、面广的一种建筑结构形式。
3、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物的承重构件如梁、板、柱、墙(剪力墙)、屋架等,是由钢筋和混凝土两大材料构成。结构适应性强,抗震性能好,耐用年限较长。
4、钢结构:建筑物主要承重构件均是用钢材制成。多用于高层公共建筑和跨度大的工业建筑,如体育馆、影剧院、跨度大的工业厂房等。
 
各种结构形式的抗震性能如何?
一般来讲塔楼比板楼抗震性能好
    因为地震波往往不规则,无规律,如果恰好赶上板楼的短轴方向,则板楼很像一堵墙,相比之下塔楼长宽较小,较为方正,因此同比抗震性能更好一些。
同比框架结构比砖混结构抗震性能好
    从唐山大地震的情况来看砖混结构建筑损毁严重,主要由于砖混结构由砖或砌块砌筑而成,材料呈脆性,其抗剪、抗来和抗弯强度较低,因此抗震性能较差,即便有圈梁、构造柱等加固措施,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破坏率也会较高,而框架结构抗震性能明显提升,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近些年来大部分地震设防地区都强制要求四层以上建筑改为框架结构,同时高层建筑中剪力墙结构或框架剪力墙结构应用普遍,抗震性能较好。
同比多层建筑比高层建筑抗震性能好
    震害调查表明,同等条件下,房屋层数越多,高度越高,它的震害程度和破坏率也越大。
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有哪些要求?
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必须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建设工程,按照国家颁布的地震烈度区划图或者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规定,一般情况下我市的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按国家《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进行专门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淮安市抗震防灾现状
目前我市城市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基本上能按国家颁布的地震烈度区划图或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但还存在少部分上世纪未进行抗震设防的建筑。
在我市农村,上世纪70年代及以前,房屋绝大部分为草坯房,结构简陋,基本上无抗震能力,可谓“一震即倒”。“小震致灾”甚至“小震大灾”,是农村地震灾害的显著特点。这与农村民居选址不合理、建筑结构不当、材料质量差、整体性能弱、抗震能力低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以后,我市农村经历了由草房变瓦房,现在开始由瓦房变楼房两次大的飞跃,农村房屋建筑普遍得到改善。但现在农村房屋多数还是平房,一般为农民自建房屋,没有进行正规的建筑设计,结构比较简陋,一般没有进行任何抗震措施,只有少数楼房有一定抗震措施。据调查,我市自然村中农民住房抗震性能较好占20%,因此我市农村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率还很低。
 
 
 
多层砌体房屋抗震设计的一般要求
1、  平、立面布置要规则;
2、  房屋高度要限制,高宽比要控制;
3、  房屋结构体系要合理;
4、  抗震横墙间距要限制;
5、  局部尺寸要控制。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措施
多层砌体房屋是我国居住、办公、学校和医院等建筑中最为普通的结构形式。由于砌体结构其组成的基本材料和连接方式,决定了它的脆性性质,从而使其遭受地震时破坏较重,在抗御地震等水平力作用和防止房屋倒塌方面极为不利。近年来, 试验研究和震害资料分析表明, 在砖砌体结构中设置现浇钢筋混凝构造柱 ( 简称构造柱)、圈梁及其它拉结等构造措施 ,能提高建筑物抵抗变形能力和抗剪强度,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 确保房屋在罕遇的地震作用下不致倒塌。
 
什么是圈梁? 圈梁的作用是什么?
砌体结构房屋中,在砌体内沿水平方向设置封闭的钢筋砼梁叫圈梁。
在非抗震设防区,圈梁的主要作用是加强砌体结构房屋的整体刚度,防止由于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或较大振动荷载等对房屋的不得影响。 
多次震害调查表明,圈梁是多层砌体房屋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措施,可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减轻震害。在多层砌体房屋中设置沿楼板标高的水平圈梁,可加强内外墙的连接,增强房屋的整体性。由于圈梁的约束作用使楼盖与纵、横墙构成整体的箱形结构,能有效地约束预制板的散落,使砖墙出平面倒塌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以充分发挥各片墙体的抗震能力。圈梁作为边缘构件,对装配式楼、屋盖在水平面内进行约束,可提高楼盖,屋盖的水平刚度,同时能保证楼盖起一整体横隔板的作用。设置圈梁还可以减轻地震时地基不均匀沉陷与地表裂缝对房屋的影响,特别是屋盖和基础顶面处的圈梁具有提高房屋的竖向刚度和抗御不均匀沉陷的能力。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的设置应符合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应闭合,遇有洞口应上下搭接,圈梁宜与预制板设在同一标高处或紧靠板底。
 
什么是构造柱? 构造柱的作用是什么?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是提高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能力的一种措施。为提高多层建筑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规范要求应在房屋的砌体内适宜部位(建筑物的四角、内外墙交接处、楼梯间、电梯间以及某些较长墙体的中部)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并与圈梁连接,共同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这种钢筋混凝土柱通常就被称为构造柱。为了增加建筑物的整体刚度,提高墙体的变形能力,构造柱下端应锚固于钢筋砼条形基础或基础梁内。
砖墙增设构造柱后能提高砌体房屋的延性,发挥防止砖砌体侧向挤出塌落的约束作用;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能使砌体的抗剪承载力提高10~30%,提高砌体的变形能力,是有效的抗倒塌措施。另外,在多层砌体房屋中合理地设置构造柱,能起到增强房屋整体性的作用,还可以利用其塑性变形和滑移摩擦来消耗地震能量,从而大大提高抗震能力。
 
在合理位置的墙段内设置水平钢筋
在抗震验算中,多层砌体房屋底层往往不容易满足抗震要求,即使有时在适当部位加设构造柱也不能完全满足抗震承力验算。为了提高墙体的抗震能力,可在抗震力不够的承重墙段内配置水平钢筋,使地震力由砌体及水平钢筋共同承担。一些试验表明,配筋多孔砖墙体可以有效地提高墙段的抗震性能,减少脆性,增加延性,增强砌体房屋的抗震性能。水平配筋砖砌体的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7.5,水平钢筋宜采用HPB235、HRB335钢筋,配筋率不应小于0.07% ,也不宜大于0.17%,间距不应大于400mm;钢筋锚固长度不宜小于180mm。
 
中小学教学楼的抗震措施
四川汶川大地震中,该省主要受灾区的县、乡中小学楼房垮塌严重,孩子们被大量掩埋在废墟中,令人特别痛心和难过。中小学教学楼一般为一排通走廊,一排教室,教室两面开的是大窗户,便于采光,开间宽敞的教室里前后是墙壁分割,柱子少,横墙也较少。这样的建筑在地震中受力比普通办公楼和宿舍楼大得多,承受的压力也要大得多,最容易被摧毁。现行教学楼执行的抗震设计标准与民用住宅和商用建筑的标准是一致的但教学楼人口密度比较大,而较大人口密度场所的建筑应该对应较强的抗震能力。
 
(抗震措施………)
 
建筑工程抗震防灾中的房屋结构选型
 
 
 
 
建筑场地应尽量选择在抗震有利地段
1 、在开阔、平坦的地方,密实、均匀的土层上建房对抗震有利。应首先考虑把建设场地选择在这些有利于抗震的地段上。
2 、软弱土、液化土、陡坡、河岸以及古河道、暗埋的塘浜沟谷、半填半挖的地基上建房,地震时容易引起地基失效,从而造成墙身开裂、房屋损坏,属对抗震不利地段。在这类地段上建房时应先处理地基,后建房。
3 、地震时,凡有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以及有活动断裂、地下溶洞的地段,将对房屋造成严重毁坏,属危险地段。 在危险地段上,即使把房屋建得很坚固,一旦遭遇地震灾害,轻则墙倒屋塌,重则会造成毁灭性灾难。故在选择居民点时应该避开危险地段。
 
农村房屋抗震基本措施
1、场地应选择地势平坦、开阔,土层密实、均匀或稳定基岩等有利地段。不宜在软弱土层、可液化土层、河岸、湖边、古河道、暗埋的滨塘或沟谷、陡坡、松软的人工填土,以及孤突的山顶或山脊等不利地段建房。不应在危险地段上如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以及有活动断裂、地下溶洞等危险地段建房。
2、在软弱土层等不利地段建房,如遇软土层,要加以适当处理,可采用砂石垫层或灰土垫层,并加以夯实,用水泥浆砌砖或石料混凝土做好基础,还可用打桩等技术加固地基。对于楼房,应设置地圈梁,以防不均匀沉降对上部结构的影响。
3、房屋体形要合理,大量震害事实表明,平面不规整的房屋或空出房屋的部分,很容易受到破坏。因此设计房屋时,要避免立面上突然变化,平面形状也宜简单、规则,墙体布置得均匀、对称些,使房屋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在地震区建造的房屋,在满足使用要求的情况下,横墙宜布置得密一些。如果使用上需要有更大的空间时,就要采用圈梁等措施,来增强纵墙的强度和稳定性。墙壁应尽量少开洞或开小洞。开洞要均匀,不要在靠近山墙的纵墙上或靠近外纵墙的横墙上开大洞。
4、墙体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墙体材料选择时要考虑强度和耐久性。注意墙体砌筑形式和方法,在施工中,除应确保施工质量外,还须在墙体联结处加砖垛、拉结钢筋等。纵墙与横墙、内墙与外墙结合要牢靠,宜增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和圈梁,以提高房屋的耐震能力。
5、墙体砌筑质量的好坏是影响房屋抗震性能重要的因素,为确保施工质量,墙、柱要错缝咬砌,保证墙体咬砌良好,灰浆要饱满,有条件时尽量采用水泥混合砂浆,以提高灰浆强度和粘结力,增强房屋的整体性。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gqt
丹阳市审图信息网版权所有
电话:0511-86573062 传真:0511-86523247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 10054173
丹阳市安信审图中心、丹阳市抗震办公室承建 地址:丹阳市南环路102号